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市场运行
张超超: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大“亮点”
发布日期:2012-02-24 09:39 信息来源:济南市商务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特点,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月5日,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解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年报”。


    增长较快


    记者:“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年报”显示GDP增长10.9%,与往年相比这个增幅并不算高。如何理解“增长较快”这一特点?


    张超超:2011年,我们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所谓增长较快,是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的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5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10.9%的增幅与往年相比虽然不高,但这是在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从供给情况看,粮食生产克服冬春连旱的不利影响,总产达到4426.3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总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三次产业增长比较协调。


    从需求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21.8%、17.3%和24.8%,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物价趋稳


    记者: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全年价格涨幅控制在5%,全年基本实现了“增长不降、物价回稳”的良好局面。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价格已经趋稳?


    张超超:去年我省物价调控取得阶段性显著效果,目前呈现“价格趋稳”态势。所谓价格趋稳,是指我们的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2011年,我们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物价涨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7月当月达到6.5%的最高点之后,8月份涨幅开始逐渐回调,12月当月上涨4.1%,全年累计上涨5%,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是全国少数几个把物价增幅控制在5%以内的省份。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7.2亿元,努力使城乡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受到大的影响。


    尽管未来物价走势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客观来看,当前社会总需求较为稳定,粮食再获丰收,加之省委省政府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正在得到有效落实,政策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有利于价格稳定的因素正逐渐增多。


    结构优化


    记者: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哪些经济指标可以体现为结构进一步优化?


    张超超:所谓结构优化,是指全省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9.2:54.2:36.6调整为2011年的8.8:52.9:38.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2011年,我们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在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的大背景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国首位。


    其次,从投资结构看,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4:49.1:48.5调整为2.1:47.9:50,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首次达到50%,投资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第三,从区域结构看,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态势良好,“蓝黄两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一体化发展,集中抓好基础设施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园区建设、未利用地开发等重点工作,“两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发展、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经过我们积极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并进入实施阶段。同时,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有关工作,菏泽市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第四,从城乡结构看,城乡统筹加快发展,城乡面貌逐步改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0.95%;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财政收入过40亿的县市区达到5个,过30亿的达到21个。 


    质效提升


    记者: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的同时,是否质量、效益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张超超:各项经济增长指标看,都实现了去年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同时实现了质效提升。所谓质效提升,是指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收益情况来看。


    2011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455.7亿元,增长25.7%,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602.4亿元,增长21.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3%。


    工业企业效益保持了较高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10万亿元、实现利税突破了1万亿元,分别增长26.4%和25.3%。


    居民收入保持了较高增幅,初步实现了两个同步的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14.3%;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幅高达19.3%,是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

 
    民生改善


    记者: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升,最终要体现为民生改善。在您看来,哪些指标体现为“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张超超:所谓民生改善,是指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去年人代会上,姜大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社会承诺要集中办好26项民生实事,目前,已全部得到落实和兑现。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一方面体现在我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738.9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54.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体现于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40个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提前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开工39.72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达到70.7%。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