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市场运行
零售业“两会”代表建言“两会”
发布日期:2012-03-16 16:47 信息来源:济南市商务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作为来自连锁零售行业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的议案总能引起行业的极大关注。

  “4万亿消费券提议;将商业服务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扶植;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的建议等。”在2012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上,王填又拿出了新的议案、建言。

  4万亿消费券提议

  “我们建议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强调积极的消费政策。”王填建议,可以用2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四万亿消费券。

  议案中,王填搜集到的国家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在2010年累计实现利润19870.6亿元,2011年该数据为22556.8亿元。王填认为,国企拿出4万亿元的利润用于刺激消费是完全可行的。

  “这也是国家让全体老百姓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一次最直接、最完整、最有价值的体验。”王填认为,目前民众的消费行为受到制约,并不是他们缺乏消费意愿和需求,而是受制于消费能力。此时国家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提高民众消费“底气”,正当其时。

  对于“4万亿计划”的实施,王填甚至提出了具体做法:由国家统一印制面值为50元、100元的消费券,分两年向全体中国公民发放,每年每人发放1500元,2年合计每人3000元;此消费券在使用时,均为一次性使用,不找零,由国家统一设置使用期限;对消费券的使用制定严厉的配套性法律,以规范消费券的使用。

  “‘新四万亿计划’一旦得到实施,根据3至5倍的带动效应计算,4万亿元消费券将带动10万亿至20万亿的GDP总量。”王填乐观地表示。

  商业服务业需扶植

  “现代商业服务业在经过现代化洗礼后,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填认为,目前商业服务业的战略地位与当前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很不对称。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科技是先导,但对于商业服务业一直没有一个类似的提法。”王填认为,产业政策上的长期被边缘化,使得商业服务业在贷款融资、项目建设用地、政府公益性设施投资、水电气公用事业收费等方面都远不如工业;税费负担也重于工业,尤其流通成本中制度性成本很高。

  为此,王填建议国家应出台系列化的支持商业服务业发展进步的政策措施:

  资本推动。加大政府财政扶持,设立专款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流通环境;为商业服务企业制订资本运作指南或纲要,引导企业上市与资本运作,以此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扩张能力。

  制度推动。改革流通体制,基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支撑整体经济运行和成长的现代流通体系,改造流通基础设施,推进商业服务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推动制度环境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使商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以确立。

  政策推动。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参照“小型微利”企业对商业服务企业进行税收减半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加大对商业服务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积极运用多种金融融资工具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还要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新政策等。

  市场推动。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方封锁;制定全国统一的商业流通政策;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市场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等。

  食品安全标准要加强

  “制订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视频监管。”针对近年来行业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王填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

  在制订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王填的建议是:

  首先,要加大对卫生部门整合和制订食品安全标准的投入,尽快废除原有一些不合理、重复制订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将食品安全标准与现行《食品安全法》统一,使企业有法可依。

  其次,成立独立于各体系外的食品安全标准机构。制定出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和认定标准,作为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惟一依据。这样就能实现全国标准的统一性、惟一性、先进性、权威性。

  另外,在建立标准的过程中,消费者不能缺位。要充分尊重广大消费者诉求,通过网络投票、媒体监督等方式,让消费者都对每一项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择优采纳。

  在建立专门机构进行食品监管方面,王填建议成立一个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教育、公安、工商、农业等15个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该机构至少应启动实施以下制度:尽快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规划统筹领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实处,重点对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等。

  增加公众法定假日

  在今年的议案中,王填首次将“增加公众法定假日”作为一项重要建议内容。他建议将元宵节、建党节、建军节设定为“公众法定假日”,并在11月增设“音乐节”,放假1天。

  据统计,在3月、7月、8月、11月,目前尚没有法定节假日。王填认为,这些月份积累下来的旅游、消费势能极大增加了其他“小长假”、“黄金周”的交通、住宿等压力,使得这些节假日出现“扎堆”现象。

  “在元宵节、建党节、建军节设置小长假,并在11月增设‘音乐节’小长假,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加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拉动消费发展,至少可以产生5000亿元以上的消费,为拉动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王填表示。

  相关报道:零售业“两会”代表建言“两会”

  张近东:建议推出刺激消费新政

  希望国家围绕促消费、保增长的总体方向,创新性地推出家电刺激消费的新政策。

  建议后续政策应围绕“开展高能效家电产品购买补贴”、“大力推行信贷消费”、“对保障房购买者实行直接补贴”等建议。

  建议对保障房购买者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补贴范围涵盖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生活电器等品类的高能效产品。

  建议将企业资源融入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企业、就业协同发展,鼓励企业大学参与职业技能培养,实现校企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建议尽快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5月2日、3日为法定休假日。

  点评:增加法定的节假日不仅可以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丰富百姓生活。同时,从世界各国的法定节假日来看,适当增加我国法定假日也应成为必然趋势。而作为零售企业来讲,首要该做的是在如何用好国家现行的相关政策。

  韩玉臣:加强流通业政策扶持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万亿元,流通业就业人数近9000万人,是我国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我国流通企业绝大部分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市场集中度低、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我国流通企业还面临着国际洋巨头的强大压力。

  建议首先应该制定市场流通法,统领各层次、各门类的市场流通法律法规,将市场流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建立统一的市场流通宏观调控部门,以解决政出多门、分割管理、相互扯皮的问题。

  各地商业网点无序建设现象也必须遏制,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限制恶性竞争还必须对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和扩张设置必要的门槛,尽快取消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严禁违规引资,政府应保证零售市场的公平竞争。

  建议在就业补贴奖励、税收、成本等方面给予流通行业必要的支持,从而促进我国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人数。

  点评: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导致了流通业区域性强的发展特点。而这也造成了我国流通环节中的冗杂现象。作为政府,在梳理流通业过程中,更应以行业整合为方向。

  谢子龙:放宽医保定点审批限制

  当前药品零售行业的生存环境异常恶劣。

  建议放开对医保定点药店的审批限制,将所有合规药店都纳入定点范畴;将社会要放纳入亿 元按病种付费范围;扩放宽药监、医保部门对社会药房处方药的销售限制;放宽医保 定点销售范围。

  提出上述建议的背景是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零售药店约40万家,医院数量为2万 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2万余家,乡村卫生院为3.8万余家,零售药店数量大于后三者的综合。此外,他还提出加快执业药师立法、在社区医疗试行“医药分页”规范医疗机构 电子处方等多项建议。

  点评:在连锁零售行业中,由于起步晚,连锁药店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阶段。此建议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连锁药店发展的规范化,并有助于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

  汪爱群:加强冷链物流政策扶持

  蔬菜经过一级级贩子运到超市去卖的时候,至少已烂掉了三分之一,能剩下50%就不错了,再加上消费者挑拣、卖不完烂掉的,1吨蔬菜卖出300公斤成品就不错了。不解决农业产业化、源头深加工、物流规范操作的问题,鲜活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就低不下来。

  汪爱群认为,低温冷链配送中心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储存、分拣、包装、配送,而“中央大厨房”则可以把各种蔬菜、豆制品、猪牛羊肉加工好,净菜上市,市民拿回去就可下锅。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最终要靠现代化的冷链物流。这方面投资很大,建议国家政策予以扶持。

  点评:零售业一方面要承受物流成本高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改善冷链物流环节的巨大投入。如此看来,政府对冷链物流产业的扶持一定程度上对零售企业的成本降低也是很有好处的。

  黄玉清: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现在,河南农业用电约为0.58元/度,工业用电约为0.86元/度,现企业支付按工业用电价格,比农业用电成本增加30%以上。

  过路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油耗费用、运输工具的修理保养折旧费用,占总运输成本的30%至45%,甚至超过50%。而物流车辆又经常受到城市区域限制、路段限制、进城时间限制。

  建议政府进行物流税改,给物流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各种税收政策;建议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提供专项资金;建议政府对企业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精密检测仪器等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建议政府调整政策,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链物流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享受农业用电用水的价格。因为冷链物流的储存、运输、销售实际上是同农业、农民、农副产品紧密相连的;建议政府要调整对物流业、特别是零售物流业运输车辆的各种费用收取政策,给予更多的优惠。

  实现好“农超对接”,两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一是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组织,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农超对接的安排中来。二是尽快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农超对接”双方的积极性。

  点评:实际上,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已经明显对连锁零售行业的利润空间形成了挤压,也并不利于整个流通业的提升。此提案正切中了桎梏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物流、税收、农超对接等方面的关键。

  宗庆后:关注食品安全从源头抓

  一个是给企业降税,第二个是扩大分配,第三个是解决房地产问题。这些也是关系到保持社会稳定、经济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当前企业的负担太重,税也重。

  在食品安全方面,首先要抓源头,食品主要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建议在农产品这个源头首先要抓好。另外,国家应该专门有机构,专门经常去检测,经常去分析,给食品这方面有个预警机制。同时,要定好标准,企业就按照国家的标准生产,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讲,应该要自律,要认真地把好这个关。

  点评:无论是作为食品生产商、经销商还是零售终端上来讲,食品安全的问题议案都应该成为相关政府部门认真考虑、坚决落实的课题。

  ■ 时评

  向全民发放消费券正当其时

  ●胡宗利

  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代表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填建议,国家在执行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用两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四万亿消费券,提高民众的消费“底气”。王填把此计划称之为“新四万亿”计划。

  “新四万亿”计划,即用国企两年的利润,向全体中国公民发放消费券。虽然每年每人发放1500元,数量上并不为多,但绝对称得上是一大惠民举措,既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也是改革成果共享的重要体现。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处于“重外轻内”的状态——过分依赖出口,内需严重不足。一旦出口受限,国内经济便深度受挫,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中国引起“涟漪效应”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经济学家们一直呼吁重视内需,改变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但是,经济不是呼吁出来的,要公众口袋里有钱并敢花钱,才会有内需,而就眼前现实,公众手头并没有多少钱,有点小钱也要积谷防饥,为居住、教育、医疗、养老……埋单。在此等情势下,给公众发放消费券,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可以迅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从而形成扩散效应,促进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启动内需特别是启动国内消费是摆脱经济困局的最佳手段,在国内国外都具有广泛共识,也是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推出了四万亿元投资计划,成功应对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次如果能够从消费上推出类似计划,那么,必将很快扭转中国经济压力过大状况,而且负作用还比较少。因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是最终拉动,不担心产能过剩不担心浪费,不担忧无效投资导致通货膨胀,更不担忧经济过热。

  民众的消费行为受到制约,并不是他们缺乏消费的意愿和需求,而是受制于消费的能力。在促消费扩内需方面,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强心针”效应的政策,以突破消费瓶颈,改变当前的低迷局势。

  因此,这个时候,国家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提高民众的消费“底气”,正当其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