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对外经济>对外经济合作
国开行搭建经合平台 支持“走出去”战略
发布日期:2012-05-07 10:33 信息来源:济南市商务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已经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了非常实际的现实。作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载体,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支持有能力、有潜力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国开行国际合作业务的重点。也因此诞生了中委基金、中俄石油、中巴石油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了中信联合体收购巴西矿冶公司、三峡集团收购葡萄牙电力股权等国际并购;支持金风科技、奇瑞汽车、首汽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在非洲业务方面,国开行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新老八项举措,先后发起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等项目,积极开展各种金融合作,在繁荣非洲国家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在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中长期银行,坚持以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和经济外交战略为主线,大力探索和推进国际合作业务,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取得了可喜成绩,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为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服务国家战略是开行开展国际合作业务始终坚持的原则。

    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外汇贷款余额达1873亿美元,贷款项目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良贷款率0.33%;当年发放贷款533亿美元,同业排名第一,继续保持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的地位。

    国际合作业务亮点纷呈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开行形成了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为主体,以民生金融和国际合作为两翼的业务格局。

    国际合作业务是国开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是其国际合作业务的一大特点。多年来,通过综合授信、货币互换、联合贷款等多种方式,国开行已与超过100个区域、次区域金融机构以及合作国中央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主力商业银行等开展密切合作。

    目前,国开行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内进行多边金融合作,内容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和民生等多个领域,并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经验也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部分地区。国开行积极建立、完善各种金融机制,力求与合作者实现互利共赢。其中,在与欧亚地区金融合作中,国开行运用开发性方法,多管齐下。首先,着眼区域长远发展前景,积极推进规划先行;其次,欧亚各国金融机构加强中长期投融资合作,使各国早日共享经济转型成果;再次,建立持久稳定的区域金融服务机制,提升区域金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最后,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进一步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国开行的合作方式在亚太、欧洲、拉美等地区均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根据自身实际,国开行还推出了“综合金融服务”的理念。所谓“综合金融服务”是指国开行与旗下国开金融、国开证券、国银租赁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构建起协同业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投贷债租证”多种载体,向客户提供“多产品、一站式”金融服务。

    截至2011年末,国开行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0.4%,连续27个季度低于1%。较好地实现了支持发展、防范风险与优良业绩的有机统一。

    在建立、完善各种金融机制的同时,国开行也积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2011年,为支持中国经济深入国际化,国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海外投资平台,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起点,正式登陆全球资本市场。同时,国开行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和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专贷助力非洲本地企业

    专项贷款充分体现中国政府为促进中非全方位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当然,这也是对中国掠夺非洲资源无理指责的有力回应。

    如今,非洲国家中小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民营经济成分活跃,但由于国际评级机构对非洲国家评级不高,使非洲本地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来自国际的资金支持。开发银行通过对非洲各国国情、经情及中小企业经济成分的调研,专项贷款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降低借款人贷款准入门槛,放宽借款人信用等级限制,使更多的非洲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发展所需资金。

    经过多年耕耘,国开行专项贷款在非洲获得了多个国家政府部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广泛好评,不少非洲国家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已主动与国开行接触探讨开展专项贷款合作的可行性。

    2011年3月王岐山副总理访问津巴布韦期间,与津巴布韦棉花公司、中纺联签署棉花种植收购三方协议,得到当地各媒体的关注与报道,现该项目贷款资金已发放到位。

    2011年8月,在西非经货联盟委员会主席苏迈拉·西塞和中国驻多哥大使王作峰见证下,国开行与西非开发银行签署6000万欧元专项授信贷款协议,苏迈拉·西塞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见证了中国与西非经货联盟关系的发展,并称中国是“新兴国家的榜样”,新华社、多哥洛美广播电台等媒体对签字仪式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西非地区引起较大反响,现该项目贷款资金已发放2000万欧元。

    同年11月,国开行与津巴布韦基础设施发展银行在哈拉雷签署3000万美元专项授信贷款协议,重点支持当地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津巴布韦官方媒体“先驱报”(TheHerald)予以报道,津巴布韦财政部常务秘书威拉德·马南戈表示“诚挚感谢国家开发银行向津巴布韦基础设施发展银行提供授信支持,希望该笔授信能帮助津巴布韦巩固业已取得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成果”。

    日前,肯尼亚公平银行5000万美元专项授信贷款全部发放到位,肯尼亚贸工部部长莫瓦奎雷·基蒙亚表示,开发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肯尼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消除饥饿及减少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将责成有关部门积极推荐中小企业项目,并希望派工作组来华学习中小企业贷款成功经验。肯尼亚公平银行首席财务官保罗·恩雅戈致函表示“国家开发银行与公平银行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由于双方都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结果,国开行的资金使肯尼亚中小企业得益,使个体经济发展,丰富了经济成分,特别是大力带动了就业”。

    八项新举措催生对非专项贷款

    非洲国家需要“筑巢引凤”求发展;而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需要走出去“淘金”,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国家开发银行积极筹备并设立了10亿美元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为中非双方搭建了这样一个促进合作的金融平台。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了对非八项新举措,其中第三项是增加非洲融资能力,“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金额十亿美元”。截至2012年2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支持了非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棉花)、畜牧业养殖与加工(皮革)、轻工机械(摩托车、空调、电视)、小商品贸易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领域。

    在中国与埃及两国合作建立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里,有一个中小企业园,那里日益成为中国小企业在非洲发展的孵化器和生长地。主要从事制造、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灯泡、日光灯、节能灯等电光源产品的旺奇照明(埃及)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该企业年产普通灯泡750万只、日光灯150万只、节能灯电子板150万个,该厂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埃及电光源产品需要进口的局面。

    作为埃及旺奇照明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毛长虹2005年来到埃及投资创业,从一开始生产灯泡、到日光灯,再到节能灯,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每天奔波劳碌,只是为了实现心中的一个愿望。

    然而,这个愿望的实现并非来得容易。毛长虹真正迎来其海外事业的突破性发展,是在2008年11月将工厂搬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之后。由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运营的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小企业园,为像毛长虹一样的投资者提供平台,并提供各项配套服务。

    毛长虹说:“当我在这发展节能灯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给了我一百万美元的小额贷款,我的企业能越做越大,这和国家的支持是绝对分不开的,当时开始做的时候,我的流动资金很不足。”毛长虹提到的贷款来自国家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与合作区合作,共同确定适宜企业,发放贷款,以支持和帮助入区企业健康发展。2009年开发银行为其提供额度为1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持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及原材料采购,同时带动当地就业216人。

    如今,合作区内的中小企业园发展迅速,一期6栋标准厂房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内入驻中小企业已经超过20家。

    旺奇照明有限公司只是受贷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随着专项贷款业务的不断开展,国开行与非洲各国政府、区域性组织、金融机构、企业开展了多层次合作,业务基本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国开行结合非洲国家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支持了开元国际尼日利亚空调制造厂、中非棉业马拉维棉花公司、中纺联股份有限公司津巴布韦棉产品采购、肯尼亚公玛塔瑞茶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电信、能源、农业以及民生领域的项目建设。

    通过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国企业不仅给非洲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向当地企业和合作伙伴传授了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2011年国开行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累计承诺7.74亿美元,已签合同金额6.33亿美元,累计发放2.62亿美元,截至2012年2月29日,专项贷款通过直贷、转贷等模式,在非洲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为非洲国家直接创造就业机会1.02万个,间接使40万农户、养殖户受益,带动贸易额3.11亿美元。

    金融合作项目不断延伸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非论坛八项新举措中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的执行平台和承办单位,积极开展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先后与144个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232项合作协议。

    开发银行借鉴国内基层金融服务经验,帮助非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惠及非洲草根阶层,稳定非洲国家就业,繁荣市场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致力于解决非洲各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瓶颈,积极探索在政府整体合作框架内引入专项贷款合作,结合所在国政府需求,链接当地金融机构,搭建专项贷款转贷平台,通过转贷手段让非洲各国中小企业获益;同时,加强与我国外交部、商务部及驻非使馆、经参处的联络,了解非洲企业、中非合资企业当地经营情况,收集项目信息,用直接贷款的形式对有利非洲民生领域的项目给予支持。

    在金融合作项目上不乏成功案例。西非开发银行是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下属次区域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是一家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由贝宁、科特迪瓦、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几内亚比绍八个成员国出资成立,我国为其非本地区成员中最大股东。国家开发银行向其提供6000万欧元的专项贷款授信用于支持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国家内中小企业发展,现已发放2000万欧元,支持领域涉及制造业、建材业及酒店建设等行业。

    无独有偶,摩洛哥外贸银行是摩洛哥主营贷款、中间业务、金融租赁、资产管理和担保等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向其提供5000万美元专项贷款授信,用于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现已完成首笔349.8万美元贷款发放,用于支持MarminaSARL等六家当地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国开行还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邀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金融机构及重要企业高管来华交流和培训,探索形成具有开行特色的对外交流培训模式,促进了合作方对我国发展模式的认同和了解,增进了对华的友好信任、长远合作的愿望。

    2012年,开发银行将在对非国际合作业务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基础上,继续以国家对非外交、经贸合作整体战略为指导,以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家对外合作宗旨为目标,大力推进在油气、矿产、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开发银行对非合作业务的持续良性发展、对非洲国家经济的持续良性发挥、对中非合作关系的持续良性巩固做出努力。

    对非合作发挥“杠杆效应”

    将健康的金融体制作为“支点”,雄厚的资金占领杠杆一端,让非洲有能力可以撬起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开行积极落实我国对非合作的战略举措,发起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积极推动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外交合作,得到了非洲多国政府首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亚非拉国家迫切希望与我国加强合作,学习我国发展经验、分享发展机遇,合作领域日趋广泛。与此同时,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使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新兴经济体代表性和话语权的提升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建立有利的合作格局、推动企业“走出去”带来机遇。

    作为中国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非常重视与非洲的合作,通过政府合作、金融合作、项目合作等多种模式,在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民生等领域有力支持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非合作项目。截至2011年底,国开行非洲地区贷款余额94亿美元,累计发放贷款近100亿美元,覆盖35个国家;其中,撒哈拉以南地区近90亿美元,开发项目98个,开发项目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目前,国开行向非洲54个国家派驻了45个国别组,2009年11月建立了非洲第一个分支机构——开罗代表处。同时,加强对非金融合作,与非洲区域、次区域及30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关系,主要包括非发行、非口行、西非开发行、东非开发行、肯尼亚开发行、安哥拉非洲投资银行等。

    在积极支持项目合作的同时,开发银行还主动拓展业务手段,完善对非合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新老八项举措,先后发起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截至2012年1月,中非发展基金决策对非投资项目57个,分布在近30个非洲国家,决策投资额20.6亿美元,实际投资12.2亿美元。同时,国开行积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其中,中非发展基金已先后在南非、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建立了代表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