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对外经济>对外经济合作
社会责任:中国企业”走出去” 必须应对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2-06-12 10:39 信息来源:济南市商务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自20 0 0年我国正式确立“走出去”战略以来,愈来愈多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跨国并购等方式,逐渐走出了国门。2011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可见,“走出去”与"引进来"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两大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着的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资源紧缺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等方面内容,均可以通过企业“走出去”来进行国际化的经营,从而找到解决难题之钥匙。

     然而,中国企业若想真正的“走出去”,必须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当今,面对国外不同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社会文化以及劳工结构,如何同投资所在国的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业雇员以及环保组织进行有效沟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 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项问题的最佳途径,则需要我们进一步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即通过社会责任来打造软实力,最终运用软实力来化解“走出去”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

     中国“走出去”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随着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相关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之中,积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消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着的各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即企业只有积极地履行相关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美好形象,才能取得社会公信,被市场所青睐,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这样说,积极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而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效能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通过的一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卢进勇主任认为,“走出去”企业需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不可以将企业之社会责任仅仅局限于捐钱、捐物以及捐劳的理解之上,即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当包含如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社会责任是捐钱、捐物以及捐劳, 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保护和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第四层次的社会责任是为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当地的技术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由此可见,“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突破了"利润是企业唯一经营目标"的传统认识,它强调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考察以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契合"社会"二字之本质。

     中国“走出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

     目前为止,我国实施“走出去” 战略已有11年之久,其间收获的成果颇为丰富,但是,在取得耀眼成绩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不少问题:“走出去”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已经严重缺失,遭受到当地人们愈来愈多的揭露、批评以及谴责。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对我国企业的声誉、国家的形象以及品牌的建造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中国相关企业继续“走出去”之步伐。具体来讲,上述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企业支付给当地职工的报酬偏低,漠视职工权益 职工作为企业的成员之一,是企业十分重要的利益相关人,企业对职工之责任包括多方面内容,如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休息休假权等等。然而,某些中国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盲目节省生产成本,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惜降低用工标准,仅仅支付当地职工极其低廉的工资报酬,严重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时常会引起当地工会以及职工的不满与抱怨,甚至出现罢工的现象;除此之外,在某些投资活动中,对于搬运、建筑等非技术性的工作,中国企业往往更加习惯使用中国公民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而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深本地人的不满,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企业忽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严重破坏当地资源 环境以及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它是实现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与关键。然而,在“走出去”的进程中,某些中国企业往往将获得经济利润建立在破坏环境以及浪费资源的基础之上,完全忽视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如Global Timber.org.uk的一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从刚果、缅甸以及利比里亚等国家的森林中获得了大量的木材,但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非法采伐之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环境。

     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目前,大多数的海外投资企业都分布在矿山、建筑等高危的行业之中,因此,在安全生产的领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再加上某些投资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基础管理相当薄弱,从而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造成“走出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探索

     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之立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行《公司法》第5条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也透露出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之意思。但是, 除了《公司法》中明确提到公司的社会责任外,其他法律法规均未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公司法》中所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也缺乏详细操作规则,且因无具体责任规定,致使无法有效约束企业的相关行为。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发展还未成熟,企业更多考虑如何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为了提高效益而纷纷降低成本,特别是减少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资,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埋下了祸根。此外,现今不少“走出去”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就不够强烈,并未很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中也未设置社会责任审查程序,从而导致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损害到当地的正当利益,引起了利益受损者的反对和排斥。

     企业缺乏相应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管机制 " 走出去"的企业普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便是某些在国内承担比较多社会责任的企业,对于此项体系之建立也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反观国外那些在社会责任方面有着较高声誉的企业,他们无不已经确立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SA8000) 要求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此处的SA8000标准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其要求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 要承担社会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都设有最低标准。西方国家目前已将其与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而我国却因该项标准的缺失而导致“走出去”企业与当地企业不断产生贸易摩擦。

     缺乏相应的海外运营经验 有不少中国企业虽然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由于跨国经营经验的匮乏, 其对于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风俗文化了解不深,在经营交往活动中,极易同当地社区发生冲突。例如,拉美国家的劳资关系问题,当地的工会组织对企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然而,中国的企业大多数缺少与工会谈判的经验,习惯性地依赖政府,而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此种差异使得中国企业在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麻烦。 提升中国“走出去”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分析

      加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中,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规则,进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纳入到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于未履行相应社会责任之企业,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提高该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加强“走出去”企业内部关于社会责任的再认识,引导企业通过履行相应社会责任的方式,来为其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内外发展环境,进而使企业能够认识到,若想持续发展,不能离开良好的内外环境,而这些良好的环境是由该企业自身通过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职工的重视,积极为他们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强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企业外部也要积极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以及社会慈善事业活动之中,努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尽快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多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评价。其中,经济指标只是评价的标准之一,而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则将履行相应社会责任视为实现企业良好公民形象的条件,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作为规范性的管理体系,不仅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设置了专门的部门,还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相比之下,我国对于企业的评价却仅仅停留于经济指标之上,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国际化的要求。因此,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构建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系统迫在眉睫,除了制定SA8000标准之外,还可以适当借鉴如下指标: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等。

     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跨文化的管理能力 在海外经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国内的经验,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按照当地的文化习惯来处理社会责任问题,争取成为一个能够融入当地社区的"企业公民",实现公司利益以及社区发展的双赢,从而在当地居民中树立一个企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与合作发展迅速, 在保增长、稳外需、调结构以及促进我国商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则成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这样说,无论我们愿意与否,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化并提升“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外贸的必然选择。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