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浏览
|
一部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电视剧《老有所依》正在热映,在这部连续剧里,担心拖累子女和嫌子女关心不够的老年人都在养老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得到了心灵的抚慰。
然而,在现实中,温馨舒适的养老院并不是你想住就有得住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太普遍。
养老话题引起了多家酒店集团的共鸣。
想进养老院,最长的等了十年
一组来自宁波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末,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2.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42%。老龄化速度已逼近国际上认可的20%中度老龄化临界点。
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28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2%;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接近20万人。
老年人口持续上升,养老院、养老床位等公共养老资源却十分有限。
2011年,宁波全市共有156家养老机构,床位29100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91张。虽然这个数据远超过全国每百人1.59张和浙江省每百人2.27张的平均水平,但一床难求的现象仍然是越来越明显。
2011年,央视一则对宁波养老的报道让人深思。报道中称,在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想要入住老人登记名单上,很多老人是4、5年前就已经预约登记的,最早的已经等了10年。
把酒店的空房拿出来,当养老床位
南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乐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酒店向养老服务业转型的思考。
乐志明先生说,这主要还是跟宁波近十年来酒店业迅猛发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有关。
据统计,目前宁波共有各类住宿企业3800多家,客房11.6万间,床位18.5万张。
“但现有客房出租率只有42%左右,低于国际公认的经济型饭店盈亏平衡点50%的客房出租率,”乐志明还透露了另一组数据:今年1-11月份,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营收同比下降18.5%了。
他认为,前些年酒店业过快、过大投入,已经造成了目前宁波酒店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事实。
一面是养老业供不应求,一面是酒店业产能过剩,但其实酒店业和养老业的盈利点基本相似,酒店靠客房、餐饮和康体;养老机构靠住宿、保健护理、餐饮。两者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酒店通过转型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积极拓展养老业务,不仅自身可以持续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乐志明认为,这是一件双赢的美事。
引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业
对于养老这个命题,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妙林也一直在关注。
“现在浙江省除了政府建的一些公立性养老以外,真正企业化运作很少,很多居住性养老借着养老名义要政策。”陈妙林先生认为,养老产业归根到底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陈妙林认为,浙江省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面临空巢、纯老、失能等因素出现,必须向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转移,而专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
陈妙林分析说养老产业有两种,“一种是居住性养老,就是老人喜欢买空气好的地方居住养老,比如海南;还有一种是护理型养老,这种在浙江很少。”陈妙林认为,现在最需要护理型养老。
“我们为什么不做,因为没有医院合作,真正的护理型养老,专业性很强,但是要和医院合作门槛很高。”陈妙林透露,目前杭州滨江区有一家做护理型的养老,办的不错。“是萧山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把医院执照带到了养老院,同时医保也进入养老,这也是办的比较好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何雪玲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强扶持。
她表示现在宁波民营养老机构占比34.6%,比例逐年提高,在大力度扶持后,有提高的势头。但相对宁波市113万老年人口来说,养老服务还有很大缺口。同时,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大,投资回报慢,部分民营养老机构经营仍比较困难。
何雪玲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民营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陈妙林认为,政府除了可以给与土地、金融等支持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机构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门协调机构。他透露,接下去的重点工作也准备往养老产业发展。
来源:饭店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