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老字号不仅是其鲜明的商业文化地标,同时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老字号深厚的品牌及高度的品牌信誉,往往是企业历经岁月积淀和留存,最终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
然而,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字号品牌往往固步自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已是寥寥无几,它们更多的成为了人们念旧回味的符号和记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很多城市的老字号已经渐行渐远,而如何挽救那些处于“危险地带”的老字号,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已经成为一个严峻话题。
为何大都“命运多舛”
一般情况下,老字号蕴含着历史文化的精髓,也拥有着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形成良好信誉,取得社会广泛认同。
但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老字号”的定位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意味着品牌沉淀,另一方面也会束缚创新的脚步。
从100多年前的单一药物名称,发展成今天市值超500亿元的大型A股上市公司,头顶“老字号”之名的云南白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可谓是“老字号影响力”的受益者。然而,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在2012年就曾提出,云南白药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产品定位低端;第二,产品市场边界狭窄;第三,品牌形象老化。他同时明确提出:“云南白药的变革势在必行。”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大多数老字号企业可谓“命运多舛”,原因则涉及多个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的商业市场环境对各老字号所在行业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从主观层面上分析,老字号企业往往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人员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经营决策层新生力量不足,运作手法普遍偏于保守。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其辉则认为,中国的许多老字号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这在一定程度遏制了企业活力的焕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老化,老字号太多的离退休人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二是思想老化,老字号员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市场形势,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效率老化,员工大多习惯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缺乏创造力。
总体来看,体制问题依旧是多家老字号企业在与外企、民企竞争中落败的一大硬伤。
一位曾在国有老字号企业上班的厨师透露,自己后来到私营企业上班,对两种管理模式深有感触,以前供职于一家国有中餐店,店里有5个经理、5个副经理、5个采购,近200人的企业,做后勤的“闲杂”人员占大半。而同样规模的私营企业,只有1个经理、一个采购、一个电工,总共30人。
激发创新热情
3月中旬,记者从云南省商务厅获悉,经云南各州(市)商务局组织申报、云南老字号专家委员会评审,云南商务厅决定认定昆明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庆乾酒有限公司、昆明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南来盛分公司、昆明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端仕小锅分公司等12家企业品牌为第三批“云南老字号”。其中,“南来盛”、“端仕小锅”均系昆明老品牌,街坊们耳熟能详,有着深刻的集体记忆。这一切不仅缘于老字号提供了质量可靠的产品,它更是传统商业文化的一面旗帜,也是昆明的一个符号。
据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永福介绍,“云南老字号”的企业(品牌)已达80个,这批云南老字号企业涵盖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茶叶、珠宝等行业,企业、商标或品牌均发源于云南,具有云南特色,且创立时间达50年以上。此外,从目前云南老字号的分布情况来看,老字号概念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中华老字号,属国家级,第二个是云南自己的老字号。到目前为止,云南总的老字号企业和老字号品牌已有68家,其中26家国家级,即中华老字号。
以昆明南来盛西餐厅为例,其历史几乎包含着民国时代所有的传奇故事范本:它是昆明最早的外国餐馆之一;越南人爱来这里谈生意;飞虎队的美国大兵将这里当作聚会所;胡志明在此做面包师从事地下工作;陈嘉庚是这里的常客……
马永福认为,现在社会中商业氛围很浓,但是普遍反映诚信度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老品牌、老字号能很好地承载商业诚信。“老字号品牌经营年限一定程度上说明它的社会经营诚信度,即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满意度,对于推动文化传承有很大作用,同时,也能扩大云南本地产品的知名度。”
另外,国外的一些百年品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或许值得研究和借鉴。例如,可口可乐、奔驰等百年品牌的成功,就在于其在品牌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始终能与时俱进,将新时代的需求嵌入其中,而国内的老字号品牌,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创新的精神。
昆明风之铃市场研究咨询机构董事长宋火根表示,总体来讲,云南的老字号品牌较为缺乏品牌宣传意识,大部分都不投放广告,有些企业连最基本的企业门户宣传网站都没有,很多老字号商家都认为自己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字号牌子有质量作保障,根本不需要做宣传。“这是典型的重生产轻营销的操作方式。”
在胡其辉看来,老字号主要凭口头传播建立起来影响力,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品牌管理体系来经营其品牌资产与文化,老字号多数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具备了向现代品牌转换的基础。因此,老字号应该加强科学化的品牌管理,在不断发掘文化价值的同时,在技术、人才、营销国际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使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既具国际标准,又不失自身的底蕴和特色。来源:山东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