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页岩开发热潮带来的丰富资源,美国化学品和塑料生产商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而受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影响,美国石化及塑料产品价格出现全面下跌。然而,美国化工企业的盈利状况并没有受此负面影响,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美国化工公司2015年的季度盈利报告仍高于分析师的预期。事实证明,美国化工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大量销往亚洲和欧洲市场的业务。许多企业高管指出,国际市场销售额的增加抵消了价格下跌因素。美国的化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业务国际化的重要性。
亚洲需求不断增长
陶氏化学2015年首季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国际市场化学品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新兴市场地区需求增长了5%,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更是取得了10%的高增长率。陶氏化学高管指出,今年中国农历年过后,客户3月底至5月开始大量增加库存,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一个积极因素。陶氏化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全球需求不断增长,预期石油市场将逐渐走强。”但他同时也发出警告,今年晚些时候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其他公司如亨斯迈和利安得巴塞尔也表示,他们都在受益于亚洲市场。亨斯迈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亨斯迈指出,今年美国本土市场需求呈现全线走软态势,但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年初许多装置停产导致中国的供需平衡偏紧。利安得巴塞尔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勃。帕特尔(Bob Patel)表示,今年二季度又有更多装置进行了停车检修。帕特尔称,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美国公司在亚洲的销售额不断增长,预计未来一些产品如聚乙烯树脂的全球供需平衡还将进一步收紧。
欧洲份额不断扩张
相对于欧洲同行,美国石化行业最大的优势是原料成本。随着页岩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大量开发,“湿天然气”为乙烯裂解行业提供了丰富而价廉的可替代石脑油的乙烷原料,而欧洲石化行业主要依靠石脑油做裂解原料。另外,美国石化生产商还可以利用更便宜的天然气液体(NGL),即从天然气中回收的液烃混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及戊烷以上烃类。这使得美国石化和塑料产品大量销往欧洲成为可能。
帕特尔表示,虽然利安得巴塞尔公司大量下游业务分布在美国以外地区,但是公司近50%乙烯生产是以具有成本优势的乙烷为原料的。亨斯迈公司也在欧洲不断扩大市场,欧洲已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市场。之所以采取这种战略,主要是在欧洲扩大销售可以抵消美国市场销售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战略调整侧重长期
一些主要化工企业都表示将调整公司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长期增长战略,不仅仅是满足2015年盈利目标。业界普遍认为,自去年底开始的国际油价暴跌并持续低位说明市场将继续呈现波动变化,要实现盈利增长必须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包括采取灵活的产品组合——即基于利润强调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以及通过创新确保业务持续发展。
为此,陶氏化学今年3月宣布将剥离其大部分氯碱及下游衍生品业务,并将剥离的业务与化工产品及军火生产商Olin公司合并,组建新的企业。陶氏化学此次剥离的业务包括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氯碱、乙烯基、氯化有机物和环氧树脂全球业务。并购完成后,陶氏化学股东将持有Olin公司50.5%的股权,Olin的股东持有49.5%的股权,交易将于今年底完成。
陶氏化CEO学利伟诚表示,这是陶氏化学的投资组合向着更有针对性以及高性能业务单元及市场有力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这样的转变有助于推动陶氏化学的利润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巴斯夫、陶氏化学和亨斯迈3家公司的高层在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无一例外地表态,将努力进行创新并推进正在实施的项目,油价波动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
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库尔特。博克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研发工作,人口不断增加所产生的挑战远未解决,尤其是能源问题。我们正在全力寻找新材料,助力德国实现能源成功转型。”巴斯夫正在研究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材料,以进一步降低价格,同时使用塑料部件降低汽车车重。
与此同时,陶氏化学正在巴西建设一个以桉树生物质为原料的热电联产项目,以便为陶氏在巴西的最大工厂提供电力。4月下旬,陶氏化学还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美国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得州Freeport石化厂采用风力发电。
当然,这些项目的成功必须依靠长期的努力,可能无法满足那些寻求更快回报的投资者要求。但由于国际市场销售额增长使美国化工行业利润超出了预期,相信这种势头在今年下半年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