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商贸发展>中华老字号
振兴百年老字号
发布日期:2017-09-13 09:45 信息来源:济南市商务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 梅 群

  9月1日至9月3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暨老字号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于济南开幕。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群受邀参加,并以“做长、做强、做优、做大”为配伍,为振兴百年老字号开具了一味良方。

  百年老字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智慧的载体,是中国商业界的瑰宝。同仁堂就是中医药行业的一家百年老字号。自1669年创立以来,同仁堂走过了348年的峥嵘岁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字号因其独特的文化、厚重的历史而日渐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振兴老字号,不仅仅是保留一块招牌、传承几项技艺,更是留存一份历史记忆、文化力量和民族符号。

  文化强根本 根本固才能做长

  每家老字号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体系。说起同仁堂,各位想到的第一个词一定是:质量。同仁堂自立堂之始,就把质量作为文化核心。对质量始终如一的追求,也赋予了同仁堂做长的强大根本。

  1.“质量”是同仁堂的历史主线

  同仁堂的历史,是一部质量的创造史、发展史和传承史。1669年,乐显扬创立同仁堂药室的初衷,就是为百姓提供放心药、良心药、有效药。1706年,乐凤鸣为同仁堂立下百年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1723年,同仁堂因质量可靠,由雍正皇帝钦点供奉御药,开启了长达八代皇帝188年独办官药的辉煌历程。近年来,同仁堂更是相继获得北京市首届质量管理奖、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制造业正奖、首届诚信之星等荣誉,“质量”成为同仁堂不断发展前行的最佳注脚。

  2.“质量”是同仁堂的文化核心

  同仁堂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优良传统,通过总结提炼,形成了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十大文化,即:以质为命,至优至精的质量文化;以仁为根,善与人同的善待文化;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诚信文化;以天为敬,不负良知的自律文化;以世为怀,润泽全球的服务文化;以人为本,人业共兴的人本文化;以和为贵,兼容并蓄的整合文化;以药为基,高效集约的经营文化;以变为径,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以稳为重,速效统一的发展文化。

  3.“质量”是同仁堂的不变追求

  一是严控源头。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建立了11个大宗药材种植基地、6大现代化生产基地及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质量服务网络,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零售终端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严抓生产。在制药环节,大部分工序已采用机械化生产,以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而在中药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前处理工序,仍然沿用同仁堂传统的加工炮制方法,保持着部分传统手工操作。

  三是严盯鉴别。在检验鉴别环节上,专门设立了专家小组,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与现代化仪器检测相结合的“双保险”形式,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把关。

  传承铸基石 基石稳才能做强

  老字号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企业,是因为其厚重的历史。同仁堂始终把传承作为一项关乎生死存亡的事业来看待,不断通过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保存、发展并提升着同仁堂传统文化、技艺的内涵与外延,使同仁堂348年的发展基石愈加稳固,一步步做强起来。

  1.传承历史,鉴古而知今

  一是发掘史料,形成规范标准。从历史文化的挖掘入手,组建起专业团队,设立非遗传承中心;针对史料中记载的制药技术、配伍、方单、医案等进行保护性研究,形成了有同仁堂特色的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制药技艺。

  二是总结经验,形成管理智慧。通过对同仁堂历史的回顾,提出了一套以“仁德”为内涵,“善待”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即:“四个善待”,善待职工、善待社会、善待合作伙伴和善待投资者。

  2.传承技艺,习古而益今

  一是建立多层次专业技艺传承载体。同仁堂以传统师带徒为基础,以同仁堂特色金字塔人才体系为依托,打造多层次传承载体。同仁堂现有首席技师工作室、中医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海外师承培训工作室5大类工作室,持续培养着涉及医、药、技三大专业类别,对接国内、海外两大市场的人才队伍。

  二是培养多岗位传承人队伍。同仁堂目前通过开办传统师带徒传承班,已经累计培养了50余期1000余人的传承人队伍;通过同仁堂金字塔人才序列的选拔任用,已有3000余名技术骨干人才受聘为同仁堂各类专家、首席、中青年人才。

  三是建立传承制度体系。同仁堂分别制定了《关于开展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首席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关于师承教育(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等,明确工作目的、组织管理、选拔程序、考核待遇;设立首席技师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监控和评估。

  3.传承品质,敬古而警今

  自2011年农历二月二日起,同仁堂在位于前门的大栅栏药店恢复传统净匾仪式。仪式至今已经开展7年。净匾,也是敬匾。寓意“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在新老更替中传承发扬。净匾仪式庄严而郑重,这也是同仁堂通过庄重神圣的仪式感来传承品质精神,不断警醒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忘初心的一种方式。

  创新领未来 创新兴才能做优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值得我们老字号警惕:老字号应当“倚老卖老”。诚然,老是老字号的一大突出特色,但老字号发展的历史却不断证明着——只有创新才能有出路、才能谋发展。同仁堂348年的发展历史经验也表明:老字号企业,只有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自身在战略、体制、结构上得到优化。

  1.围绕发展创新战略观念

  同仁堂根据发展实际,将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定位从“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药集团”转变为“以中医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健康产业集团”;同时,同仁堂发展理念也从“做长、做强、做大”升级为“做长、做强、做优、做大”。战略定位的改变显示同仁堂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发展理念的变更则体现着同仁堂从粗放式惯性经济增长结构向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型创新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

  2.与时俱进创新体制结构

  此前,同仁堂通过实施“1032工程”,同仁堂集团从管理工厂的公司转型为管理公司的公司。而后通过对“1032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将集团所属的十大经济体打造为6个专业化、规模化的二级集团,其中有3家在境内外上市;搭建起6个2级集团、3个院、4个直属子公司的企业架构,从管理公司的公司升级为管理集团的集团。近年来,在做优主业的基础上,同仁堂逐渐探索多元化发展,发展大健康产业,逐步涉及医疗健康投资、文创、养老产业,这表明同仁堂正从打造发展实体向培育发展生态平台转化。

  3.立足长远创新发展领域

  一是,发展医疗产业,从2008年第一家中医院开业以来,至今,同仁堂在全球各类中医院、诊疗中心总计超过400家,其中国内医疗机构340家,海外74家各类医药结合药店、养生中心等已经遍布25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涉足健康投资领域。2015年,同仁堂设立投资公司,正式涉足投资领域。今年,同仁堂养老基金北京项目已经实现签约落地,新市场将为同仁堂注入更多活力。

  三是,进军文化创意产业。2015年,同仁堂成立北京同仁堂圆核文化传媒公司,标志着老字号正式进驻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同仁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老字号同仁堂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标志性特色文化产品。

  四是,拥抱“互联网+”,打造跨境电商平台。2015年末,同仁堂自主跨境电商品牌同仁堂国际——天然淘上线。通过互联网,同仁堂已把世界各地的优质医药资源带回中国,实现了中国健康需求和世界资源的有效对接。

  胸怀向世界 胸怀远才能做大

  视野决定高度,登高方能望远。振兴老字号,归根结底,是让老字号如何活着的问题。短视寸光只能让老字号活下去,但只有不断放开眼界,才能思考和筹划怎样让老字号活得好、活出彩。这需要有与眼界相对应的胸怀。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使命,让同仁堂真正做大,从中国走向全球、拥抱世界。

  1.依托香港辐射全球

  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境外药店,开启海外发展之路。从1993年到2013年的20年间,同仁堂在香港深耕细作,2004年,在香港大浦园区建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13年,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香港也成了同仁堂走向世界的第一个桥头堡。此后,同仁堂立足华人,向东南亚市场延伸,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从华人朋友圈到西方主流社会

  2004年以来,同仁堂在成功进入世界华人地区后,选择以文化开路的方式开发西方主流市场。2008年,同仁堂开始与孔子学院开展合作,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2010年,通过与国家汉办的深入合作,建立起同仁堂的海外文化传播平台。此后,同仁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亚太卫视携手,打造了一个能够覆盖70%地区的同仁堂养生保健频道。此外,同仁堂积极在欧洲本土布局养生文化中心,数以亿计的外国人通过“文化体验”,开始了解中医药、认知同仁堂、爱上同仁堂。

  3.投身全球五大洲健康事业

  2016年和2017年,随着同仁堂走进南非和美国,同仁堂正式完成了全球五大洲布局,在有人类居住的大洲,都能看到同仁堂的品牌。截至目前,同仁堂已经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各类终端130余家,产品行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商标注册达到7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诊疗量突破3000万人次,数以亿计的外国友人成为同仁堂的忠实粉丝。同仁堂济世养生的使命,正在实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振兴老字号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终将有所收获。我们所有的老字号应当始终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源:中国质量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