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浏览
|1. 9月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持续发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是扩大市场开放。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带来的重要开放机遇,扩大与各成员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以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各类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化水平。二是提升发展平台。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各项政策举措持续落地见效。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质升级。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完善我国数字贸易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保税研发、检测、艺术品展示交易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鼓励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等技术和服务进口,扩大绿色低碳技术出口。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发挥好服贸会等开放展会平台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服务贸易的“朋友圈”。
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9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若干政策措施》提出6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概括起来即“两减免、四支持”: 房租减免、税费减免; 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防疫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介绍,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抓好纾困扶持政策措施落实: 一是打好投资“组合拳”;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3. 9月2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首届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促进农业全要素综合生产力提高、保障供应链畅通高效、实现全球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不仅需要农业跨境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增长,而且需要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应从加快制度开放、强化创新引领、优化发展格局、搭建交流平台四方面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发展。
4. 9月8日,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的政府和产业界代表围绕“推动医药合作,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主题深入交流。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在致辞时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高度重视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合作机制日臻完善,法律基础更加完备,合作成果惠及民生。期待上合组织国家在加强药品监管,搭建医药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与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重点的多边合作机制密切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多实际工作。大会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和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共同主办,会上还发布了《推动建立上合组织框架下医药产业合作倡议》。
5. 9月7日,2022中国—东盟视听传播论坛上发布《中国—东盟视听国际传播十年发展报告》。《报告》认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在视听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搭建了多元化交流平台,形成了以广西为枢纽的交流合作新格局。2012年至2021年,中国—东盟区域内视听节目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双边视听节目交易时长总计6.5万小时,占中国全球节目国际贸易总时长的10%; 双边视听节目贸易总额达1.77亿美元,占中国视听节目国际贸易总额的6%; 中国和东盟互为视听节目重要海外市场,贸易总体呈现均衡态势。
6. 9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发布系列研究成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丛书。该丛书认为,在各国高质量合作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将呈现一体化、去碳化、数字化、减贫化的“四化”发展特征。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鲜明的发展导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各方若能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必将带来高质量发展成果,“四化”特征将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7. 9月7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中欧班列(齐鲁号) 济南集结中心正式开工建设,系“齐鲁号”首个配套实体园区,标志着“齐鲁号”在完善总体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更进一步。上述项目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内陆港规划片区, 占地约98亩,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班列集结操作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国际邮运)集拼中心、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进出口商品展示中心五大功能区。
8. 最新发布的《首都文化贸易蓝皮书: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 (2022)》,全面呈现了首都文化贸易发展的新版图。蓝皮书显示, 2021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0%。从细分领域看,本市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三大行业领域的收入,占到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73.81%。北京市2021年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19.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2.07%。其中,北京电影产业和市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多部京产电影在海外获奖,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首都动漫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姿态,产业基础整体向好,对外贸易发展也取得突出成绩。动漫游戏产业的“北京制造”,在国内“执牛耳”的同时也积极出海,出口产值不断增长。蓝皮书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进一步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贸易的附加值,推进国际化市场营销,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并充分探索“文化+ 科技”模式,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空间。
9. 近日,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移动应用出海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按应用类型分类,2021年,中国娱乐类应用软件出海收入井喷,增长204%,中东增速近4倍,最为耀眼; 社交类出海呈现元宇宙化、本土精细化、功能复合化三大趋势;工具出海APP下载量呈现稳定态势。按地域分类,北美、东亚(日韩)、 欧洲一直是中国出海应用主要的收入来源地。同时,中国出海应用在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地区下载量有所上扬,其中非洲地区最突出, 增速为18.9%。
10. 9月4日,智慧商业服务提供商微盟与中国地域文化标志性商品运营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以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助力中国文化和地方特色商品出海为共同目标,双方将合力推进中国地域文化标志性商品项目落地,携手推动其数字化商城搭建与推广。据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标志性商品项目是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的子项目,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创意设计为驱动,文化创意商品为载体,以国内外展贸拉动为手段,依托数字化产业平台,发掘各地特色文化商品,丰富中国好礼,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开拓海内外市场,为中国文化“造船出海”,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11. 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全球服务贸易大会暨首届国际数字贸易峰会”9月8日在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综合指数从2021年的全球第14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9位,首次进入服务贸易发展全球十强之列。《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展现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载体和平台不断扩围、跨境服务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离岸服务外包稳定增长等发展趋势。服务贸易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1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诚在《光明日报》刊文称,服贸会10年,是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10年。2012 至2021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进口服务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强化。本届服贸会上,新型智能动车组等一批高铁前沿产品集中亮相,不仅刷新“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制造”的实力,还重新定义了优质高效的“中国服务”, 使“中国服务”走向世界。展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我国要不断扩大开放,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质量。一方面,要依托生产性服务贸易,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线上服务技术变革,生产性服务韧性的重要程度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要抢抓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先导权。相对于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数字服务贸易的内容更新,相关国际规则正处于孕育和谈判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WTO、RCEP、G20等国际平台,就数据跨境流动等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