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6974812100/2022-00066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 成文日期: 2022-03-25 发布日期: 2022-03-25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商务局
- 标题: 济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解读
- 发文字号:
一、“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全市商务发展提质升效、跨越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做好全市“十四五”时期商务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了遵循。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以及落地见效,需要济南市商务系统结合《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国家商务部、山东省商务厅有关商务发展要求,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贯穿全篇,统筹谋划绘制好商务领域“十四五”规划“施工图”。
二、“十四五”商务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商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商务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商务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消费拉动作用巩固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批零住餐市场主体发展到38.1万个,济南印象城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落地,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电商直播等新型消费方兴未艾,商业品质能级显著提升。会展消费日益活跃,“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展会、国际会议1200余场,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获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自主品牌展会达16个,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健全。商贸流通体系转型逐步加快,创新采用“支付+追溯”肉菜流通模式,重要商品应急保障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秩序规范有序。流通主体不断壮大,全市网络店铺达22.6万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38%。专业市场116个,放心早餐连锁店500多家,家政服务网点300余个,国家钻级酒家62家,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104个,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高端开放资源加快聚集。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获批,积极进行制度创新,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5项首创性改革事项获国家部委肯定向全国复制推广。济南综合保税区顺利迁建,章锦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济南进入“双综保区”时代。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政策红利落地。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货物进出口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比“十二五”末实现翻番,新办理外贸备案企业7700余家,外贸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排名居全国第八位,位次实现大幅提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由2015年的21.7万增长到2020年的32.73万,增长50.8%;外包业务来源地扩大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双向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新批外资企业884家。累计实现合同外资22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9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3和1.6倍,德国慕尼黑再保险、英国BP石油、美国江森自控等世界500强项目首次投资我市;对外承包工程资质企业突破100家,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超过600家。“十三五”累计完成对外投资55.8亿美元、承包工程营业额195.04亿美元,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2.1倍和1.6倍。
三、规划编制过程中贯穿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把“五个坚持”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突出商务为民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全市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新技术、新制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动能,更好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加快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布局,促进国际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以开放的思维和方法促进商务领域改革,用市场机制、国际规则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辅相成,持续壮大商务发展引擎。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统筹区域布局,强化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实现商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工作思路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济南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遵循对山东、对济南“三个走在前”的工作总要求,全面实施“12315”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贡献。“12315”具体来讲,就是:
一个主题:推进济南商务高质量发展。
两大目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大任务:重点推进建设区域贸易中心、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民生保障体系。
一个体系:国内国际双循环商务体系。
五大工程:“现代流通”提升、“外向度”突破、“海外济南”建设、“国际环境”营造、“活力商务”创新工程。
五、“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是什么?
“十四五”商务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实施“12315”工作思路,尤其是五大工程实施,推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提升、示范带动与区域协同互促共进、改革创新与防范风险相辅相成,到2025年,消费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外贸创新发展更加突出,双向投资更加有序,平台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商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主要业务指标设置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型消费不断壮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及省会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经济外向度达到30%,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进出口规模达到4200亿元以上。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高,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额占比达到20%以上,起步区、综保区、经济开发区等开放型经济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实际使用外资力争达到 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对外实际投资达到6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200亿美元,“走出去”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
六、“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重点工作有哪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面向“十四五”“二〇三五”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我们将从商务工作“三个重要”的新定位出发,坚持更广视野,立足大商务、大开放、大流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更加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注重区域协同,构筑新时代参与国内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国内国外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良性循环。
一是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包含构建消费空间新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数字消费领域、提升消费供给水平、推动传统消费创新五部分。聚焦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造一批带动消费作用明显、承载济南记忆的特色商务商业街区,加强对城镇社区、新建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卫星镇的商业网点布局,推动批发零售业转型、住宿餐饮业升级、城市市场体系提质、农村商贸体系扩容;顺应消费品质化、绿色化、个性化升级趋势,围绕山泉湖河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康养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消费、绿色消费。
二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包含培植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改革创新五部分。拓市场、育主体、强产业、创模式、优结构,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协同融合,双向投资联动发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系统集成创新,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全力提升济南经济外向度。
三是优化商务支撑体系,提升商务治理能力。包含推动商务经济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国际流通网络、营造国际一流发展环境三部分。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全球视野,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优化商贸流通网络,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流通网络;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打造省会经济圈商务联合体、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谋求更广区域合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把制度优势尽快转变为商务发展的治理效能。
商务工作涉及领域广泛,涉及环节多,涉及部门大,我们将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要素保障、强化风险防控、发挥协会作用、加大商务宣传、推进规划实施六个方面着手,推动和保障商务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