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主要业务>服务贸易>服务贸易
服贸热点动态: 服务贸易发展还有哪些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2-10-28 10:29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1. 近日,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数智双循环‘一带一路’服务贸易新动能”这一主题集思广益,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慎峰表示,中国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和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他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更好促进“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发展。 一是不断创新服务贸易促进方式,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二是深化在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合作,扩大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运输物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三是加强服务贸易政策规则对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研究制定贸易投资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标准规则制度,强化软连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表示,为促进“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一要紧抓“一带一路”为服务贸易带来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发挥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作用; 二要促进沟通交流、精准发力,找准服务贸易大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潮流和满足中国服务业乃至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要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服务贸易积极稳妥持续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的数字经济市场。

2.  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辽宁大学国际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解树江撰文称,对2019年至2021年全球估值居前500位的独角兽企业数据分析表明,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呈现加速增长、结构分散、上市集中和竞争加剧等新趋势。具体来看,一是成长关键要素得到强化, 总估值呈加速增长态势; 二是国家集中度下降,极化效应开始减弱; 三是赛道分布总体稳定,企业服务赛道企业数量增加; 四是中美并驾齐驱,赛道竞争力呈现差异; 五是城市分布趋于分散,但头部城市聚集效应明显; 六是企业更新率超过30%,独角兽企业竞争加剧; 七是登陆资本市场,交易所选择更趋集中; 八是创新上市路径,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模式成为新潮流。

3. 近日,经济日报刊文(作者:袁勇)指出,近年来,中国视听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视听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我国视听产品在国际舞台上依然声量不足、差距明显。还应从多方面努力, 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首先,用绣花针的精神打造精品; 其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拓宽视听作品“出海”之路;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4.  9月6日,为期5天的2022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在柏林会展中心落下帷幕。这是该展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在线下举办。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消费电子展,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制造商、经销商、行业专家和消费者。智能家居和新能源产品是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西门子、德国Miele、 Hello Tech和松下等知名品牌制造商在展会上展示其最新产品。来自中国的品牌TCL、海尔、华为和荣耀等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5. 近日,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撰文表示,自工业革命开始, 英国就从大力培育各类技术人才中获益良多。经过不断发展完善,教育业已成为英国的优势产业之一。高质量的教育机构、较短的培训时间、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各项优惠措施,使得英国吸引了大量海外学生,并通过远程教育和合作办学等方式,实现了教育服务的大量出口。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同时更大程度发挥留学生的作用, 英国政府还实施了多项毕业生工作计划,包括国际毕业生计划、苏格兰招贤纳才计划、威尔士毕业生实习就业计划、中国学生在英实习项目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英国能够在有限的国土面积和矿物资源的情况下长期保持全球影响力,并在全球规则与治理领域增强话语权。

6. 9月14日,据联合国网站报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前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相关信息显示,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有4个位于东亚,其中日本1个、中国2个、韩国1个,第5个在美国。报道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通过全球创新指数对约130个国家和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中国首次拥有与美国一样多的顶级科技集群,各为21个。与前一年相比,2022年集群排名中增幅最大的是三个中国集群——郑州(上升15位)、青岛(上升12位)和厦门(上升12位)。

7.  9月14日,从“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为进一步在“两区”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场景、发展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等创新举措,促进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赵玉海表示,北京多措并举推进“两区”建设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服务贸易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能力持续增强,本市列入商务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监测统计平台的16家重点企业,2019年以来累计收入近6000万美元。此外,充分发挥首都中医药资源高地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医疗技术在海外广泛应用,实现北京中医医疗机构与海外医疗机构开展国际会诊、转诊等合作。

8.  近日,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人行、市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局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物处置工作的通知》,围绕质物处置路径、处置机制、处置流程提出10条措施: 一是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反向许可、交易拍卖、质权转股权、转移转化等形式进一步丰富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渠道,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流转。二是推动加强政、银、担工作协同,完善质物处置收益分配机制,动态跟踪在押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状态,实现质物处置收益与市场行情、风险相匹配。三是强化多部门协作,依托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试点工作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物的管理和信息数据共享,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风险控制相统一,为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

9.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作者:崔海教)指出,当前,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需要统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数字与文化的关系。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要彰显文化的主体地位,把握数字文化发展方向,防止出现重数字技术、轻文化内容的问题。二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使用管理等环节加强综合治理,制定相关安全标准,形成完善的数字文化监管体系,为数字文化发展营造安全环境。三是共建与共享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和参与数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与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另一方面,要坚持数字文化发展服务人民,丰富数字文化内容, 创新数字文化出版传播形态,努力消弭城乡、地域、代际之间的数字文化鸿沟,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民。四是自主与开放的关系。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数字文化产品,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让更多中国数字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五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一方面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加快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推动数字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创新中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理念、内容、形式、技术、管理等创新。

10.  从阅文集团了解到: 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这批网络文学作品共计16本,包括《大国重工》等。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馆藏约1400万本藏书。业内人士认为,这16 本网络文学作品入选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表明网络文学本身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和内容产品。据悉,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已向海外多国授权800多部网络文学作品的数字和实体出版,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的访问用户约1亿人次。 

11. 9月19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泰国曼谷开幕。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大会上表示,到今年年末,华为云将布局全球29个区域、75个可用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云是全球领先的“五朵云”之一,致力于构建“全球一张网”。以亚太地区为例,2018 年以来,华为云已相继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建设本地节点。在泰国,华为云是第一家建设本地节点的公有云厂家,不仅在曼谷、春武里、北揽设立了3AZ数据中心,还提供泰语网站服务和咨询服务。

12.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在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上表示,只有占领国际标准这个制高点,才能振奋和弘扬中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也表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是当务之急加强药材管理认证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华敏表示,中医药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语言,也要有中医特色的语言。一是指中医药从产品到研发,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 二是中医药应该积极地与国际组织合作,制定颁布中医药的技术、术语、服务、专用设备的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主动权和话语权。

13. 9月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闭幕。据初步统计,480多个项目在大会期间达成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3420亿元。大会期间举办了2022国际投资论坛、鼓浪屿论坛等41场会议论坛研讨活动,50多场投资洽谈及项目对接会,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多个工商经贸团组、4000多家企业、约6万名客商线上线下参展参会。《中国外商投资指引(2022版)》《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2》《中资企业国别发展报告》《金砖国家投资报告》 等权威信息报告发布。12万平方米的展览分设13个展区,吸引了联合国工发组织以及韩国、日本、奥地利等64个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 商协会和投资促进机构参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