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官微二维码
首页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法规>其他文件(元数据)
索 引 号: 113701006974812100/2020-00521 主题分类: 政府组成部门
成文日期: 2020-11-03 发布日期: 2020-11-03
发布机关: 济南市商务局 统一编号:
标  题: 济南市商务局关于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济商务字〔2020〕118号 有 效 性:

济南市商务局

关于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商务字〔2020〕118号


各区县(功能区)商务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要指示在全市商务领域落地见效,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凝心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构建“大循环+双循环”商务发展新格局,结合我市商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战略机遇,按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担当有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消费服务能力和开放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市GDP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进出口增幅保持在全省外贸第一梯队的领先优势,货物和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走出去”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到2023年,我市商务发展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消费载体提升行动

1.加快实施“1510”商圈建设计划。打造泉城路地标性核心商圈,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聚焦时尚消费、品牌消费,加速聚集更多国际消费、国际旅游、国际投资;打造国际金融城、远大购物中心等5个特色商圈和万象城、印象城等10个差异化区域性商圈;强化商圈联动,提升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商业核心竞争力、消费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2.加快消费业态提升改造。创建泉城路、宽厚里、融汇老商埠等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和新零售。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商贸流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商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布局一批智慧菜市场、智慧商店和智慧零售示范项目,切实在缩短消费时差、提升消费品质、打造消费场景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示范区。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建设,构建以城市仓储管理中心、分拨调配中心、末端配送中心等为支撑的智慧流通网络体系。

(二)实施直播品牌打造行动

3.全力打造直播经济总部基地。高标准办好济南电商直播节、电商产业博览会等电商主题活动,打造电子商务发展“省会新名片”。依托济南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抖音)短视频跨境直播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直播电商+跨境电商”集聚中心。经过2-3年努力,在全市建设10个特色直播基地,引进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MCN机构、1000名网红带货达人、10000名主播,建成“十百千万”电商直播产业集群,2023年电商直播带动线上、线下成交额达到1800亿元。

4.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积极对接阿里、京东、美团、菜鸟物流等知名平台,引进区域性总部、结算数据中心等总部型项目和盒马鲜生、苏宁广场等新零售项目。设置直播电商选品中心,组织优选济南名优农特产品,遴选一批食品、服装等快消品领域的订制网红爆款,密切与淘宝直播、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培育引进10个以上重点电商项目集聚发展,带动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

(三)实施高端展会攻坚行动

5.构筑跨黄河“双十万”大会展发展布局。依托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西部)和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北部)两大超15万平方米大型展馆,整合会展资源,构建南北两大会展经济集聚区。加快会展场馆周边配套软硬件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展会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3个集高端会议、展示推介、经贸洽谈、文体交流、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展会活动聚集区。

6.大力做好会展国际化文章。实施会展业国际化战略,外引内联,加快推进国内展会国际化合作、国际性展会本土落地、国际名企合资设立。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展会国际化水平。选择我市产业特点显著、专业性强的人工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创新型、优秀自主品牌展会进行重点培育,在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国际化招商招展等方面提供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市场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二是着力引进国际级、国家级大展。通过国际展览组织和知名会展专家的引荐推介,主动对接博洛尼亚、励展、法兰克福等国际著名展览机构,设立合资、独资展览公司或区域分部,举办更多国际性展会。到2023年,全市举办国际性展会30个以上,济南展会知名度、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7.聚力打造会展服务全产业链条。建立公安、交通、通讯、旅游、能源、应急、医疗、城市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功能自动启动机制,强化政府会展业行政服务、城市功能性服务,构建起科学高效的会展业服务保障工作体系。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引进培育一批集会展策划、工程设计、广告宣传、现场服务于一体,承办服务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大、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龙头企业,打造2-3家集会展、旅游、物流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集团。

(四)实施优质产品出海行动

8.强化优势进出口产业链和国际品牌建设。整合我市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出口防疫物资、农产品、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医药品、交通装备及进口大宗商品、肉类海产品等八大进出口产业链,将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目标市场有机结合,加快形成“抱团出海闯市场”的集约化优势。组织更多的防疫物资出口企业申请进入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引导企业开展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和CE、FDA等国际认证,对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引导外贸企业向“品牌+制造+贸易”转型发展。挖掘整合企业产品名录,推动全市外贸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易贝等国际电商平台,通过智能推送、信息宣传等高效对接供需,带动优质产品出口。

9.强化对外经济合作能力建设。提升境外代表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贸往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产品、产能、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支持企业跨产业联合、跨地区协同、跨领域合作,组团出海开展直接投资、海外并购,扩展境外销售和服务网络。支持信息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特色农产品、医疗和防护用品等行业重点企业以日韩、“一带一路”为重点,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等为依托,在全球布局海外仓、设立营销展示中心和服务网点,促进外经外贸融合发展。

10.强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建设。积极拓展技术、文化、金融等深层次、知识型服务贸易领域,支持企业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渠道、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探索在市场准入、数据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区制度创新成果,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引领性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把先发优势扩大为领先优势。

(五)实施跨境电商倍增行动

11.扩大国际品牌品质商品供给。依托进境肉类、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口岸,进一步扩大优质国际商品进口规模。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网购保税+实体零售”新模式;依托银座、华联等传统零售企业,建设发展一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连锁店,形成体验店为主导,连锁店为补充的进口品牌品质商品销售网络。加快自贸片区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和东亚博览会永久场馆建设,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加快布局建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离境退税店,进一步增强省会城市的区域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

12.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依托综保区保税功能和济南机场口岸物流优势,发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推动济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扩容提质;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实现综试区“1210”保税、“9610” “9710”“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等多业务方式集成监管;进一步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建成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海外仓,构建起助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营商环境。到2023年,重点打造阳狮·红场等功能齐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10个,在日本、德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布局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20个,培育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20家和一批专业运营团队项目,形成垂直整合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0%,初步建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东亚的跨境电商区域集散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领导小组、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指挥部等市级沟通机制的牵头作用,针对推进“双循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资源,开拓创新,协调推进,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强化规划引导。结合“十四五”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统筹谋划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对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深入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级有关支持“双循环”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瞄准促消费、保民生、稳外贸和产业提质升级等需求,系统“凝练”一批事关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商务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进入支持“大盘子”。

3.密切协调联动。进一步完善市商务局内部处室之间、与市直有关部门及区县(功能区)之间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优化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帮扶措施,全力推进扩大内需和外贸稳定增长,把省会商务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形成拉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强劲动力。

 

                         济南市商务局

2020年11月3日

 



相关阅读
《关于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2020-11-0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